從唐宋到明清再到今天,月餅的身份是如何演變的?
從唐宋到明清再到今天,月餅的身份是如何演變的?
- 分類:行業(yè)動態(tài)
- 發(fā)布時間:2020-07-28 11:35
從唐宋到明清再到今天,月餅的身份是如何演變的?
- 分類:行業(yè)動態(tài)
- 發(fā)布時間:2020-07-28 11:35
眾所周知,農(nóng)歷八月十五是我國的傳統(tǒng)節(jié)日--中秋節(jié)。中秋之夜是歷代文人詩賦中經(jīng)久不衰的主題。那一夜,月色如秋水灑滿人間,引發(fā)了無數(shù)中國人對合家團圓,家庭和睦的向往和祝愿。
據(jù)說這一天的月亮最圓最亮,比平時更有靈性。古人在這天晚上祭月拜月。在他們的祭品中,就有我國傳統(tǒng)中秋佳肴--月餅。
從古代文獻來看,早在唐代,都城長安就開始大量制作和銷售月餅。到了宋代,月餅已經(jīng)成為一種非常流行的節(jié)日食品。
北宋大文豪,大詩人蘇東坡曾寫過一句佳句:“小餅如嚼月,里有酥可口”。他大概是今天能看到的描寫月餅最早的詩人。
月餅種類繁多,各有各的手藝。《隨園食單》記述了清代劉方伯的月餅。其特點是:以當時流行的山東“飛面”為月餅的酥皮,混合松子,核桃仁,瓜子等干果,加入適量豬油,冰糖制成餡料。它不僅吃起來香甜,還有一種不同尋常的“松香軟膩”的感覺。
另一種明朝官服(應該是姓名的大戶人家)制作的花邊月餅,因為很有特色,在當時也很受歡迎。
這款花邊月餅的做法是,將準備好的面團與豬油混合,反復揉搓無數(shù)次,然后嵌上去核的紅棗做餡,切成飯碗大小,用手捏成鉆石花形狀,放入兩個火盆中慢慢烤制。
這里面有一個關(guān)鍵點,就是紅棗不要去皮,這樣才能有一種獨特的香味。豬油不需要提前熬制,而是新鮮的豬油。這樣做出來的花邊月餅,有著“入口即化,甜而不膩,松而不滯”的絕佳口感。
清代月餅的生產(chǎn)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。難怪曾游歷江南杭州的乾隆皇帝在中秋品嘗月餅時,對著月亮感嘆:“好月亮,好蛋糕,中秋晚安!”
月餅不僅好吃,還經(jīng)常繪有月宮,蟾蜍兔,嫦娥奔月的圖案,把人們帶到神話傳說的奇妙境界。
中秋節(jié)親友之間有交換月餅的習俗。據(jù)說,這源于月餅被用來傳達起義信息的傳說。
元末統(tǒng)治者殘暴至極,擔心百姓造反。他們甚至頒布了一項暴政,只允許十個家庭共用一把菜刀。相傳當時農(nóng)民起義的領(lǐng)袖朱元璋和劉伯溫為了秘密傳遞起義的通知,制作了許多月餅。他們把告示藏在餡里,約定在中秋明月時一起造反。最終,月餅促成了起義的成功。從此,送月餅成為一種民俗。當然,這個傳說不無牽強之意。
總之,月餅在中國民間月份中不斷進化。唐宋時期,月餅最早作為祭月的祭品出現(xiàn)。到了明清兩代,它作為一種美食大放異彩,甚至被增加了許多實用功能(如傳遞起義告示)。隨著時代的發(fā)展,它的本來面目逐漸被人們遺忘。如今,月餅在廣大中國人心目中最重要的價值不再是供品和佳肴,而是象征著親人的團圓和血緣宗族的團結(jié)。
CONTACT INFORMATION
聯(lián)系方式
ONLINE MESSAGE
在線留言
版權(quán)所有 麗江先鋒食品開發(fā)有限公司 網(wǎng)站建設 中企動力 昆明 滇ICP備2020006912號-1